學校首頁|舊站入口|English
    
 首頁 | 太阳概況 | 師資隊伍 | 教學工作 | 學科科研 | 學生園地 | 黨團建設 | 合作交流 | 研究基地 |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 資料下載 | 培訓中心 
學院要聞
 通知公告 
 學院要聞 
 動态鍊接 
 學術動态 
 媒體本院 
 學院成果 
您的位置: 首頁>學院要聞>正文
第十一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在我院成功舉辦
2023-12-21  

為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與發展,2023年12月15日至17日,第十一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在廣西大學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與廣西大學聯合主辦,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承辦,《馬克思主義研究》編輯部與《世界社會主義研究》編輯部聯合協辦,論壇主題為“新文化使命與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創新”。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主席、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态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侯惠勤,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陳志剛,廣西大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田利輝出席會議。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廣西大學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約15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

16日上午論壇開幕式由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院長徐秦法教授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陳志剛研究員,廣西大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田利輝教授分别緻辭。

陳志剛研究員緻辭指出,習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圍繞論壇主題,陳志剛研究員談了關于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五個方面學習體會,一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第一次把文化自信确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内在聯系;二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概括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揭示了中華文明為何五千年綿延不斷的重要密碼,揭示了中國道路的重大優勢;三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兩個結合”的重要思想,指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切實鞏固了文化的主體性;四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并闡明了承擔這一使命必須堅持文化自信、開放包容、守正創新的三大重要原則,破解了古今中西之争;五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第一次全面系統闡明了黨的文化領導權思想。

田利輝教授代表廣西大學向出席會議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指出,今年10月,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做好新時代新征程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認為本次論壇立足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着眼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創新,開展多維度、多層次、多視角的深度探讨,非常有特色和意義,期待各位專家能夠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上,深入挖掘習近平文化思想所蘊涵的豐厚哲學内涵,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貢獻真知灼見,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田利輝教授提出三點期望:一是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創新的重大意義;二是精準把握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創新的“守正”之本;三是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創新的實踐使命。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主席、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态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侯惠勤作大會主旨報告。侯惠勤教授指出,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特點是守正創新,是在應用中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應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解釋和解決現實問題中提出新判斷,二是在新曆史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出新認識、新闡發。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路徑是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是辯證統一的整體,既包括原創形态,也包括随着時代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創新形态。再次,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内容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堅持運用,創新不是颠覆式的,不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範式、基本原則所進行的所謂創新,不能抹殺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立場和原則。侯惠勤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之所以是科學信仰體系,就在于它把世界的終極存在問題和人類生存的終極關懷問題這些所謂的“形而上”納入了科學的視野。他強調,習近平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創新表現在把人民至上提升為普遍的自覺的曆史觀原則;指明了超越片面的物化的個人主體,建設全面發展的聯合起來的自由人共同體方向。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世界觀方法論的堅持運用,是一種自覺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有先進理論指導的自覺的現代化,充分體現了曆史自信和曆史主動。

16日上午論壇的第一場主題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部副主任楊靜研究員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部主任餘斌研究員在題為《講好中國故事需要遵循唯物史觀》的報告中指出,當今時代堅定文化自信,要講好中國故事,而要講好中國故事,一定要立足中國經濟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所取得輝煌成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校長、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副秘書長鄭承軍教授以《第二個結合與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的文化生活》為題指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割裂,而是在同一進程中不同維度的内在相融,二者一脈相承,脈即融合、連接、打通。武漢大學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袁銀傳教授在題為《破除教條主義與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主題報告中指出,習近平文化哲學第一次把文化自信确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内在聯系。南京大學哲學系姜迎春教授在題為《加強馬克思主義政黨文化建設》主題報告中強調,政黨文化建設要加強共産黨的紀律文化、理論文化、自我批評文化建設,加強密切聯系群衆。

16日上午論壇的第二場主題報告由《南開大學學報》張棟豪副主編主持。《貴州社會科學》編輯部主任、執行主編黃旭東研究員圍繞《新時代學術期刊新文化使命》這一主題,從文化作品的出版發行角度,提出要出版高品質學術期刊既要堅持原則和科學性,又要有智慧,要胸懷理想信念。中山大學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副院長張浩教授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鮮明特征、發展動力與建設路徑》為題作主題報告,認為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态是社會主義文明形态,是協同發展的文明,是中華文明繼承性與創造性的統一,要以曆史的眼光,審視傳統,思考現實。浙江大學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副院長劉召峰教授在題為《馬克思對拜物教觀念的批判及其當代價值》中指出,新時代文化創新要警惕商品拜物教的消極影響。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楊通進教授在題為《馬克思主義正義觀的當代建構》的演講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正義觀的當代建構要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義觀、平等觀的思想資源。

16日下午上半段由重慶師範大學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軍副教授、遵義師範學院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副院長曾傑教授、蘇州大學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張曉副教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史學教研部主任張迪講師分别主持四個分論壇。分論壇一圍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文化哲學思想研究”主題展開讨論;分論壇二的主題為“習近平文化哲學思想對唯物史觀的原創性貢獻研究”;分論壇三主題為《“兩個結合”與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中國特色研究》。分論壇四是“青年學者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展開研讨。

16日下午第三場主題報告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黨總支書記、院長莊文城教授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室主任畢芙蓉研究員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辯證法特征》為題作主題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辯證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辯證法體現了唯物主義辯證法性質。它具有整合性、實踐性,物質性,策略性。上海師範大學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院長張志丹教授在《論意識形态權力》的主題報告中強調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态權力是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16日下午第四場主題報告由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副院長梁建新教授主持。黑龍江大學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李琳琳教授以《“第二個結合”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題作主題報告,認為“第二個結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與魂的關系,是根脈與魂脈的關系。華南理工大學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彭小蘭教授在題為《論堅持自信自立的科學内涵和文化選擇》中指出,“文化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的問題是反映一個民族的精神發展的方向、路徑和價值取向的重大問題。貴州大學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副院長郭紅軍教授以《第二個結合的現實向度》為題做主題報告,認為“第二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内在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支撐。東北師範大學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胡海波教授在題為《馬克思恩格斯曆史科學的實質及其唯物主義叙事》中,對“曆史科學”進行了文本考證,并探讨了其唯物主義叙事邏輯及生成。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室主任張建雲研究員作大會總結。她從關于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關于文化主體性與文化自信,關于第二個結合,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文明,關于新時代文化創新的路徑思考等五個方面對本論壇主要讨論的問題進行總結概括,并指出在這個大變革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任重道遠,馬克思主義文化發展創新任重道遠,需要我們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工作者共同努力、奮勇前行。

最後,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主席、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态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侯惠勤作論壇閉幕緻辭。侯惠勤教授指出,本次論壇專家學者的思想觀點,見地深刻、亮點頻出,為大家呈現了一場高端思想盛宴,論壇取得圓滿成功。侯惠勤教授提出三點寄語:一是強調學術性與政治性統一性的同時,要嚴格區分政治原則和學術觀點,要堅持正确政治方向,同時貫徹“雙百方針”;二是要堅持科學的嚴謹的學風,對自己不了解不熟悉問題不要妄加評論;理論研究要堅持問題導向,不能從概念出發。三是堅持學術為本,突出哲學特色,要通過學習以往的哲學史,進行哲學思維訓練。

(陳永盛,朱海)


Close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