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首頁|舊站入口|English
    
 首頁 | 太阳概況 | 師資隊伍 | 教學工作 | 學科科研 | 學生園地 | 黨團建設 | 合作交流 | 研究基地 |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 資料下載 | 培訓中心 
學術動态
 通知公告 
 學院要聞 
 動态鍊接 
 學術動态 
 媒體本院 
 學院成果 
您的位置: 首頁>學術動态>正文
第12期彙學跨學科沙龍在我院順利舉行
2023-11-01  

為促進我校跨學科間的交流融合,拓寬廣大師生的學術視野,1025日下午,由廣西大學科研院主辦、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承辦、校團委協辦的第12期彙學跨學科沙龍在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101報告廳順利舉行。

本期沙龍主題為“習近平大曆史觀視野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史研究室處長、研究員、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兼職教授劉紹衛老師擔任主講嘉賓,廣西大學藝術學院張明學教授、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彭程教授、科研院孫冬梅老師作為嘉賓代表到場交流。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副院長梁建新教授主持沙龍。我院衆多師生參與了此次沙龍活動。

本期沙龍活動分為主題發言、與會座談和提問互動三個環節。活動伊始,主持人梁建新教授向大家隆重介紹了與會的嘉賓,表達了對本次跨學科沙龍的期許,他希望在主題的引領下,通過各學科學者的交流探讨,能夠迸發出跨學科的思想火花。

在主題發言環節,主講人劉紹衛教授先向我們理清了“史觀”的概念,介紹了習近平大曆史的思想淵源以及主要的内容。随後,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題,劉教授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個角度展開論述。首先,劉教授追根溯源,按照時間線的發展順序向我們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談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概念的重要講話。他指出,從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到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間經過了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發展變化過程。其次,劉教授指出,從曆史層面上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使各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曆史,共同創造了燦爛文化的曆史意義;從現實層面上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兩個大局”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最後,劉教授強調,我們要牢固樹立“四個與共”和“五個認同”的理念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傳承,作為青年,要肩負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使命擔當,腳踏實地,知行合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團結奮鬥。

在座談交流環節,來自不同學院的學者圍繞主題分别從不同學科視角展開探讨。張明學教授指出藝術具有信仰、傳承、教化、宣傳等功能,藝術作品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手段,能夠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從而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彭程教授結合自己對于日語以及中國抗戰史的研究,從語言學的角度解讀了語言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作用。他認為抗日戰争時期日本的侵略大大刺激了“中華民族”這一詞彙的使用,并逐漸成為内化于中國各族人民心中的共識。

在提問互動環節,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張熠同學就“如何從語言學角度研究人類文明”這一問題向彭程教授提問。彭程教授建議可以從一個小切口入手,如研究和人類文明相關的某一詞彙的起源和發展軌迹,但是這種研究工作量大,且需要具備豐厚的知識儲備。

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李香老師對本次主題很感興趣,并就“日本提倡的異文化共生理念對我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何經驗”這一問題提問。彭程教授通過講述日本學者在戰後的反思這一事例,告訴我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正确處理好各民族文化的個性與中華民族文化共性的關系,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最後,梁建新教授作總結發言。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大曆史觀既是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要在正确曆史觀的引領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希望此次主題沙龍活動,對參會的師生開闊研究思路、跳出學科思維限制會有所啟發。至此,第12期彙學跨學科學術沙龍活動圓滿結束。

(文字:梁钰姗,圖片:歐彩怡)

 

Close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