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首頁|舊站入口|English
    
 首頁 | 太阳概況 | 師資隊伍 | 教學工作 | 學科科研 | 學生園地 | 黨團建設 | 合作交流 | 研究基地 |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 資料下載 | 培訓中心 
學術動态
 通知公告 
 學院要聞 
 動态鍊接 
 學術動态 
 媒體本院 
 學院成果 
您的位置: 首頁>學術動态>正文
徐秦法院長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
2023-09-12 徐秦法 常劼 

 以技術賦效,實現教育資源同步貫通

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首要問題是打通教育資源之間的“壁壘”,跳出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窘境,以數字技術彙聚優質資源、推動全民共享,賦能教育工作提質增效。

提升教育資源共享的廣度和深度,滿足全民學習的終身化需求。數字時代全民終身學習是一體化、聚攏化、多元化的,不同于以往階段式、分散式、單一式的學習方式。從橫向上看,數字時代的學習是“串聯式”的學習過程。其基于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傳統知識的學習,遵循的是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原則,以确保全民終身學習全面可持續。從縱向上看,數字時代的學習是“并聯式”的學習過程。無論是義務教育、高等教育還是繼續教育,其所需教育資源是環環相扣、不可割裂的。教育數字化讓優質資源可複制、可傳播、可分享,更好地滿足各年齡學段、層次水平的群衆對終身學習的現實需要。2022年以來,我國運用人工智能、數字技術,基本建成了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可為六大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學習資源,推動教育資源同步共享。

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轉化率,服務全民學習的精準化需求。在數字教育環境下,全民終身學習不是寬泛式的實踐過程,其更指向精準化的自我發展需要。全民終身學習的現實需求,是基于其現實生活實踐衍生而來。教育數字化不僅能夠給民衆提供普遍性的教育資源,更能夠為民衆提供符合自身需要的獨特資源。這就在全民終身學習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中實現了教育資源有效轉化,把數字化的知識轉化為民衆自身生活實踐的現實工具,滿足了學習者個性化、選擇性需求,更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了強大廣闊的數字支撐。當前,我國正在彙聚共享優質資源,面向52.9萬所學校、1844萬名教師、2.91億名在校生及廣大社會學習者,以數字化手段滿足全民學習的終身化需要。

以數據賦能,推動教學方式模式轉變

教育數字化不僅能夠打通教育資源同步的“最後一公裡”,更能彙聚海量數據。利用大數據的高速性、多樣性和真實性,面向每個人、适合每個人、伴随每個人提供學習支持平台,實現教育模式的創新性轉化。

把握教育教學規律,契合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模式。教育數字化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了全方位、全覆蓋、全過程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方式,超越了以往傳統式、封閉式、單一式的課堂教育模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優勢,科學掌握數字時代不同年齡階段、認知水平人群的教育教學規律,探索實現個人從學齡前階段到老年階段的終身持續學習模式。如“線上+線下”“主講+輔講”“課堂+線上+實踐”的教育模式,運用大數據技術,将啟蒙性、體驗性、常識性、理論性、探究性等融于教育教學内容之中,形成泛在化學習環境,把教育數字化與全民終身學習的目标相融合,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和科學化水平。

把握人才成長規律,助力全民終身學習體系構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需要堅實的科學基礎,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從個人成長的視角來看,以大數據助力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就要推動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向啟發式、體驗式、情境式、問題式、探究式等新型模式轉變。描繪成長軌迹,針對不同成長階段提供個性化教育教學内容,發揮雲端大數據信息多樣性、内容真實性優勢,聚焦混合式教學模式,促進人工智能自适應教育發展,實現個體的高效化、個性化學習,形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一體化模式。針對不同學段、不同人群的特點,運用海量數據形成人才成長圖譜和學習數據庫,推動教育教學高效化、精準化,最終指向個體的發展。

以平台賦力,助力服務全民終身學習

搭建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為人民群衆提供學習支持平台,利用數字技術助力全民終身學習,推動教育改革,助力服務全民終身學習。

助力各階段教育,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強大廣闊的數字平台。2022年3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成上線,涵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多階段的教育教學資源。基礎教育平台涵蓋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10個闆塊、53個欄目、4.4萬條資源,涉及30個教材版本、446冊教材;高等教育平台彙集了7.6萬名高校名師名家、2.7萬門優質慕課,覆蓋14個學科門類、92個專業類,同時擁有1800門國家一流課程,讓高等教育課程突破校園邊界,“飛入尋常百姓家”;職業教育平台接入1173個專業教學資源庫,擁有6757門在線精品課、2222門視頻公開課,覆蓋600多個專業,滿足更多人職業發展需求;研究生教育平台彙聚4500個專業學位案例、20多萬條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檢索”,為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提供數字化平台。在數據充分賦能的情境下,推動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大規模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也使全民接受适合的教育成為可能。

推動優質資源全球共享,提供幫助人民群衆了解全球多元文化的學習平台。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不僅要在知識、素質和技能上下功夫,更要着眼于語言的溝通、曆史與文化的交流,滿足人民群衆的全面化、終身化學習需求,增強全民文化自信。教育數字化能夠為不同國家的人們提供多樣化、多元化的人文交流方式,在數字空間、智慧平台中實現文明交流、文化互鑒,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資源。已建成的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包含900餘門多語種課程,在世界慕課和在線教育聯盟機制下,推動11個國家的13所大學開展國際學分互認,實現優質資源全球共享,使每個人都能獲得平等交流和學習的機會。


原文鍊接: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8/01/nw.D110000gmrb_20230801_1-15.htm

  圖文來源:《光明日報》( 20230801 15版)



Close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