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信息
課程名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英文名稱:Ideology and Morality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課程類别:大學生公共基礎課程
學 分:2.5
學 時:課堂講授:44
二、課程的性質、目标與任務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面向大學新生開設的公共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本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時俱進為價值取向,從當代大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問題出發,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幫助學生塑造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行為能力,為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
三、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以課堂講授為主,實踐教學、線上教學和自主學習為輔,通過知識點學習、案例分析、互動參與、熱點調研、課程作業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中課堂讨論要求學生全覆蓋;各類課程作業的具體内容與形式,每學期由教研部修訂指導意見,其中大作業需要查重。
四、考核辦法
成績評定:百分制加權,考試成績50%+平時成績50%
考試方式:每學期由教研部根據學校精神另行通知
平時成績:百分制加權,其中:1、不管何原因被法治或校、院紀律處分的,扣分另酌;
2、大作業得分30%+小作業得分30%+“學習強國”積分15%+段考分15%+到課考勤分10%
五、課程内容與基本要求、學時分配
章目
内容與基本要求
課時安排
課堂
課外
緒論
了解:通過學習,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發展的新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實踐價值和世界意義。
掌握:把握本課程的特點,掌握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确自己肩負的曆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2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問
了解:人生觀的基本内涵以及對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的重要意義。
掌握:學會處理各種關系,立志在實踐中創造有價值的人生,做到和諧發展。
4
1
第二章
堅定理想信念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義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性,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掌握: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把理想轉化為現實,實現中國夢。
第三章
弘揚中國精神
了解:中國精神的科學内涵,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
理解:愛國主義的科學内涵和民族精神的優良傳統,創新創造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禀賦。
掌握:做忠誠的愛國者及改革創新實踐者的途徑。
第四章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曆史底蘊、現實基礎、道義力量。
掌握:積極努力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個扣子。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了解:道德的曆史演變、功能、作用和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革命道德。
理解: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擇業觀、職業觀、戀愛觀、婚姻觀及公德意識的養成。
掌握:學習和掌握社會生活領域的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和法律修養,錘煉高尚品格。
10
3
第六章
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了解:法律的概念與曆史發展,憲法規定的基本制度、實體法律部門和程序法律部門,社會主義法治思維方式與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權利與義務以及二者的關系。
理解: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的主要内容、社會主義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含義和特征,我國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
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增強維護法律尊嚴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樹立法治理念,培養法治思維,維護法律權威,成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12
其它
線上/學習Q群輔導、特色教學、測驗、段考、調研或階段性學習成果展示
6
合計
44
六、教材教輔
教 材:沈壯海,王易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教 輔:
1.吳潛濤 武東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重點難點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吳潛濤 陳大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劉書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師參考書(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