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課程類别:思想政治理論課
學時與學分:48學時,3學分
教學手段與方法:講授、自學、習題、讨論
先修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後續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是全國高等學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按照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其實施方案,開設的四門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它從曆史教育的角度承擔着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功能。
其任務是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曆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産黨,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怎樣選擇了改革開放,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的曆史觀,提高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二、教學目的與要求
本課程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是:通過教學使學生從宏觀上對中國近現代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規律,從而增強社會主義信念,更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由于本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公共政治理論課,而不是曆史系本科生的專業課,因此,在進行本課程的課程教學時,應該注意結合近現代史的發展,着力闡明近現代中國曆史的發展規律,總結這個時期曆史的基本經驗,也就是說,要注意加強它的理論性。與此同時,在論述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問題時,還要注意聯系社會上流行的有關思潮,聯系大學生經常關注或者感到困惑的重大問題,有針對性的說明有關的曆史情況,着重從正面講清有關的道理,起到釋疑、解惑、明理的作用。培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
三、教學内容與安排
導言(講授、讨論,2課時)
上編 從鴉片戰争到五四運動前夜(1840—1919)
綜述 風雲變幻的八十年 (講授、讨論,2課時)
一、鴉片戰争前的中國與世界
二、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與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
三、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和曆史任務
第一章 反對外國侵略的鬥争(講授、讨論,4課時)
第一節 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第二節 抵禦外國武裝侵略 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
第三節 反侵略戰争的失敗與民族意識的覺醒
第二章 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講授、讨論,4課時)
第一節 農民群衆鬥争風暴的起落
第二節 洋務運動的興衰
第三節 維新運動的興起與夭折
第三章 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講授、讨論,4課時)
第一節 舉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幟
第二節 辛亥革命與建立民國
第三節 辛亥革命的失敗
中編 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1919—1949)
綜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講授、讨論,2課時)
一、中國所處的時代和國際環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壓
三、兩個中國之命運
第四章 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講授、讨論,6課時)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與中國共産黨誕生
第三節 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第五章 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講授、讨論,4課時)
第一節 對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
第二節 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第六章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争(講授、讨論,5課時)
第一節 日本發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争
第二節 中國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
第三節 國民黨與抗日的正面戰場
第四節 中國共産黨成為抗日戰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節 抗日戰争的勝利及其原因和意義
第七章 為新中國而奮鬥(講授、讨論,4課時)
第一節 從争取和平民主到進行自衛戰争
第二節 國民黨政府處在全民的包圍中
第三節 中國共産黨與民主黨派的合作
第四節 創建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下編 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1949—2018)
綜述 輝煌的曆史進程(講授,2課時)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二、新中國發展的兩個曆史時期及其相互關系
三、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第八章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确立(講授、讨論,5課時)
第一節 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開始
第二節 社會主義道路:曆史和人民的選擇
第三節 有中國特點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
第九章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學生自學)
第一節 良好的開局
第二節 探索中的嚴重曲折
第三節 建設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第十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接續發展(學生自學)
第一節 曆史性的偉大轉折和改革開放的起步
第二節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展開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
第四節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十一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學生自學)
第一節 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二節 黨和國家事業的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
第三節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答疑輔導 (2課時)
實踐環節 (2課時)
四、教材和教學設備
使用教材為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凡承擔本課程的本教研室的老師都必須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五、課程考核
本課程以考試為主。平時成績占40%,期末考試占60%。
平時成績包括作業30%、讨論30%、課堂表現20%、出勤20%。
六、教學參考書
教學參考文獻目錄:
馬克思:《鴉片貿易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 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6月。
胡繩:《從鴉片戰争到五四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胡繩:《中國共産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版。
費正清:《劍橋晚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孫文:《建國方略》.武漢:武漢出版社,2012年版。
王宗華主編:《中國大革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軍事科學院主編:《中國抗日戰争史》(上中下卷)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版。
肖生生:《兩種命運的決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